思步网
标题:
自然之道——“理智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williams
时间:
2010-7-15 12:52
标题:
自然之道——“理智思考”
本帖最后由 williams 于 2010-7-15 13:21 编辑
,
昨天晚上一段对话,让我浮想连篇,有点小感受share一下: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在主题题目前面要加上“自然之道”呢?今天在这里结合“理智思考”来说明。“道”出自李耳的“道德经”
目的表明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的“无为”境界,“自然”是形容“道”的生长环境,可想而知,“自然之道”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期望在企
业自然环境中慢慢滋生的管理经验,随着成熟直至“无为”。
理智思考才能使企业管理无限向无为境界靠近。昨天,有位同仁无意中说出一个观点:自顶向下的管理制度,才是管理团
队重要。但是我的观点是“信任”才是团队建立根本。
首先,我不否认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我认为,一个团队的被动的推不如偏重于主动拉,
工作是一种心情,如果让奖惩来考核团队,只一种负重的行为,这样负重行为持续时间久了会损害团队的合作与发展,就犹如
训练高效
团队一样,严格要求的同时,他们会产生负面情绪,可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或者死亡,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所有企业宣扬企
业文化的目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文化思想去感染员工,这样才能长久稳固团队的核心。这种思想传播至项目组层次上,体现在仁
爱、以人为本、体现在信任上,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团队建设是靠“信任”才能长久稳固的原因。
理智思考在我字典中是经常出现的,个人认为,工作中 生活中,思考——实践——思考的反复迭代及增量才是组成成功与进
步
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实践与理论的印证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突破。许多的企业管
理人
员读了些书,看了些资料,也做了些实践,就产生一些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做的很符合资料中的意识形态,那么就应该符合标准,孰不知,“拿来主义”的不恰当应用,未必就真的符合企业的对管理期望值,也不是所有经验和实践都适用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的。
前些阵子,有些人一谈项目管理,就问在项目中,都使用那些管理工具、测试工具、质量控制工具,哪些工具好呀等等,孰不知,工具使用
真正意义。在2年前,项目管理业内中,流传了一句话“适合才是最好的”,这句话使用今天仍十分有用,我们做项目管理目的
是啥?。。。 对,就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人 、 方法、工具是做管理不可缺少的,人当然就是角色和
职责了,为了明确那些人参与并负责什么;方法是指导人怎么去做是合适的;那么工具是啥? 工具就是提高管理、开发、质
保效率的。所以,我们在谈项目管理使用何种工具时候,最好问一下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什么。在以前经历中,团队中有负责大
型开发的、有负责子系统开发或者维护的。一天,一个团队提出一个口号“持续集成”,这个团队负责项目的工期为1年半,
公司为了配合这个“口号”,搭建一个自动测试化环境,但是由于项目规模大,参与人很多,前期需求调研和计划花费很多时
间,自动化测试环境没有使用上,然后到编码阶段,参与编码人数比较多,每天上行代码次数很多,天天都会发生别人source
code BREAK 自己的 code ,然后反复修改。项目结项后,大家总结发现,自动测试环境环境利用率不高,在利用的时候会
产多很多问题,用来处理这些问题的时间多(项目规模大,时间长,潜在需求多,风险因素多)。可知,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适用的,够用就可以了。最后,项目将此问题作为
一个思考记录在案,但是此自动化环境在随后维护类的小规模的项目开发中(周期短 需求明确)却使用的得心应手。因此,不难看出,工
具未必是能够帮助项目提高效率的,有时候会反而会造成负担。我们在项目开始计划前,应该理智的思考,慎重选择工具。
在经历了学习工作中博弈,生活中博弈的同时,更加确认了万物都是绝对的相对,工作中途经过RUP CMMI 到敏捷的推广应用,也终于了解软件工程的发
展的不断演变理论,很多人在做培训的时候愿意将时下流行的方法论或者框架做比较,其实区别重点不在于何种纬度的思考角度,
而在于 那些方法给适合自己。我在给别人培训的时候,常常说到就是目标多样性,目标不同,适合目标的方法就不同,目标的结果
是目标统一的集合体,反之分解出来就是不同目标。就犹如软件项目而言,有质量目标、测试目标、组织目标,客户目标等 这
些都是为一个统一目标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创造企业核心价值。所以RUP 也好 CMMI也罢 AGILE也行,
都是为项目服务的,只是操作手段和角度不同而已,就像编码阶段一样,其实都是同样人用同样语言编译同样的产品。换句
话而言,RUP CMMI agile 都是同样的东西,做好了 都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就像SEI的CMMI标准一样 就是目标,没有操作过程
硬性要求,如果做好了 未必非要面面俱到的文档展示,如果利用敏捷的思想、一些工程实践和适当管理理念一样能达到CMMI标准目标 一样能过
SEI的外部审核。因此,理智的思考这些方法区别,未必非要分的那么认真。
结束:其实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列子要枚举,但是时间的因素 不能详谈,一点感慨 一点感受。言而总之,一家之谈未必是
对,
也未必不对,所以管理者看待问题要理智思考,博弈对待,多听多思索,找出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论。 还是“适
合
就好!”
作者:
漂在生活
时间:
2010-7-15 14:22
无为而治,确实是很多人、组织追求的境界。但在目前的环境之下,还是要靠一些条条框框来做,说不定会好一些。有些理念、意识,需要慢慢去灌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楼主写的很好。
作者:
yichamps
时间:
2010-8-21 18:15
无为的含义是不要妄为,经过三思经过经验扫描经过众议的,我们在一项战略中难以得到期望的结果,这是合理的,因为并非所有经验都能覆盖战略风险点和实操项,不追求立竿见影是最好的心态,能剩下底气去定义基线,统计数据,找其短板,从而得以改进。现代社会无论B2B、B2C,说服客户的是数据,数据必须被统计出来。
for Williams
作者:
ice_deng
时间:
2011-12-8 10:40
,不管是RUP还是CMMI又或是敏捷,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提取精髓才能达到目的,而不是照搬。
作者:
注定@
时间:
2014-10-20 13:03
向楼主学习
作者:
不期待.再重来
时间:
2015-5-24 16:29
学习下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作者:
劳资就是小清新
时间:
2015-8-4 12:23
很有借鉴意义,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房凌
时间:
2017-1-18 07:06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〆╰☆╮King
时间:
2017-2-9 08:44
好帖是需要鼓励的~
作者:
小娘.1ntゝ
时间:
2017-3-13 08:27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月考不愁!
时间:
2017-8-13 07:03
很有见地的探讨,先收藏着~
作者:
长裙飘飘
时间:
2018-7-13 15:10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作者:
没有糖吃的孩子
时间:
2018-9-17 10:12
鼎力支持!!
作者:
efg222
时间:
2018-10-4 20:08
路过的帮顶
作者:
ヤ℡幼稚
时间:
2018-10-14 16:26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樱の雪
时间:
2018-12-23 16:52
确实不错,顶先
作者:
摇曳的青丝
时间:
2019-3-13 16:28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苯菇酿
时间:
2019-10-21 10:33
我了个去,顶了
作者:
蒂帆
时间:
2019-11-3 18:37
非常好,顶一下占位编辑
作者:
沙漠超
时间:
2019-12-10 12:20
我也来顶一下..
作者:
烟鬼。oO
时间:
2020-4-27 17:05
学习下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欢迎光临 思步网 (http://www.step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