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步网

标题: 老板和项目组之间关于项目周期的博弈 [打印本页]

作者: anonerao    时间: 2010-9-13 17:12
标题: 老板和项目组之间关于项目周期的博弈
这天,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QA又相遇了
过去的QA又提了另外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老板和项目之间关于项目周期的纠结,我听到一些经理的抱怨:公司下达任务,时常会发现一些时间要求的打埋伏,本来45天以内完成就可以了,任务书上写30天,
接着下达到具体的任务负责人时变成了22天,而QA老是疑心项目组打埋伏,把22天的工作说成45天。
公司认为Team打埋伏,Team觉得不打埋伏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于是互相猜疑
然后公司想办法和Team讨价还价,争取削减时间,而Team为了保证质量,讨价还价,争取更多时间,而且除了保证质量,私下还有不可说的想法是为了避免混乱的需求带来的无休止的时间后延。
现在的QA分析道:
老板预留了buffer缓冲期,其实是为了预防某种风险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从管理层面来说,如果重在追究延期的责任,那就等于鼓励项目经理对项目周期打埋伏,这种情况归根结底的确是老板带来的,所谓恶性循环就是这个道理,
未来的QA总结症结:
观察多个产品情况,确实掌握信息之后,
把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任何企业都有的,总比一言堂好,学名博奕)变成基于任务的讨论。
比如买服装,我不愿意去市场,因为没有标准。厉害的人可以“对折拦腰半”,也就是说50%×50%×50%100元的13块搞定。卖家不知道买家的出价意愿,买家不知道卖家的利润空间,靠察言观色来互相考验底线。
如果软件企业内Team和老板互相信息不透明,极端情况也会这样。
老板这个角色任期比别的角色更长,所以先不要管讨价还价的细节,把每天延期任务的分析做好,通过每个任务的确认接口把关,在此基础上把讨价还价的摇摆空间降低。
1、技术人员通常更愿意坦诚相待,如果依赖察言观色来沟通,技术人员多数是吃亏的一方
2、工程师多数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3、开发工程师多数容易做乐观的估计,而不是悲观的估计,当然,测试工程师可能反之
最后了解工程师的思维,对QA是有帮助的

作者: 漂在生活    时间: 2010-9-14 11:19

作者: zaqmko1987    时间: 2010-11-22 15:04

作者: k_lj000    时间: 2011-1-30 14:55

作者: step365he    时间: 2011-3-28 17:50
写得太好了
作者: mylikes2000_3    时间: 2011-4-12 14:34
希望老板也是这么想的!
作者: 端木若希    时间: 2011-4-13 11:37
QA为质量而战、市场为时间而战、财务为成本而战,而项目经理被夹在中间,也要为自己的绩效而战。
问题:如何解决项目团队成员为自己的绩效而战,而不是为团队绩效而战(团队绩效不列入考核项)?
作者: yangaijiao    时间: 2011-4-25 10:30
记得曾学过悲观值与乐观值的 平均值
作者: 一啸长天    时间: 2011-4-26 10:11
回复 yangaijiao 的帖子

说的是这种么?

Pert Sizing估算方法的原理
    PERT(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 Review Technique) 主要用来估计软件的工期,Barry
Boehm
将此技术应用来估计软件的规模、工作量或者成本,称为Pert Sizing估算方法,此时,该方法解释为:
在估计每一项任务时,首先按最佳的、可能的、悲观的三种情况给出估计值,分别记作a、m、b,则估计结果按如下的公式计算:
E=(a+4m+b)/4 ,E为期望值。
     在该公式中,包含了如下的2个原理:
原理一:对上面公式进行变换,引入一个中间结果c,a、m、b的平均值 ,则可以看出E=(m+c)/2 ,也就是说,E是a、m、b三数的平均数与m又求了一次平均。
原理二:从上面的公式也可以看出,在计算E的公式中,m的权重是4,而a和b的权重都是1,也就是说,该方法强调了中间值的重要性,而极值的重要性并不高。
     对于该方法,在实际使用,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
当只有一个人参与估算时,则需要估算人估算三个数值:悲观值、可能值、乐观值,然后套用E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
(2)
当有2个人参与估算时,则需要2个估算人分别估算三个数值:悲观值、可能值、乐观值,然后分别计算这3个数值的平均值,再将悲观值、可能值、乐观值的平均值代入E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
(3)
当有3个人参与估算时,有2种方法:
(i)
类似第(2)种情况处理,此时总共需要估计9个数;
(ii)
每个人只估计一个数,取最大最小值作为悲观值与乐观值,取中间的数值作为可能值,代入E的计算公式。
(4)
当有N个人(N>3)参与估算时,也有2种方法:
(i)
类似第(2)种情况处理,此时总共需要估计3N个数;
(ii)
每个人只估计一个数,取最大最小值作为悲观值与乐观值,对中间的N-2个数值取平均值作为可能值,代入E的计算公式。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当N=6时,假设6个数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a,b,c,d,e,f,此时,E就是此6个数的平均值了。当N>6时,比如N=7,假设7个数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a,b,c,d,e,f,g. 此时可以发现2个极值的权重大于了中间值的权重,这就违背了PERT方法的原理二。
    如果在取可能值时,以所有参与人员的估算值的平均值,则会存在极值的权重高于了中间值的权重,违背了PERT方法的原理二。
     因此,综合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出,PERT方法一般适合于少于6人参与估算的情况。



作者: i1521    时间: 2011-4-26 17:24
有意思。9楼的有意思。还真没想这么多,至少用pert方法做估计
作者: 乱乱    时间: 2012-10-9 08:19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作者: liulinzhu    时间: 2013-6-13 14:34
信息透明化,这是项目开展的前提与保障。
作者: 善解人衣    时间: 2014-4-12 12:08
很有借鉴意义,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勾勒的曾经    时间: 2014-8-23 08:36
顶不错 支持下
作者: 我想死    时间: 2014-9-11 21:18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思念患者i    时间: 2014-10-19 13:54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作者: 雨落青屿念雁羽    时间: 2015-2-22 08:07
以我的经验来看,楼主的想法是可以执行的~
作者: 带着紫    时间: 2018-5-7 22:11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作者: 留不住的对白    时间: 2018-5-21 18:11
不错 支持一个了
作者: 流逝i    时间: 2018-11-28 18:52
路过 帮顶 嘿嘿
作者: 你是大暖阳!    时间: 2019-1-25 21:01
我是个凑数的。。。




欢迎光临 思步网 (http://www.step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