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步网

标题: 适用软件度量的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winddown    时间: 2011-11-30 13:56
标题: 适用软件度量的探讨
自从08年开始接触CMMI,参加CMMI5过程改进与评估实践,至今将近4年。4年中,从一窍不通,懵懵懂懂,只懂理论(What),不知如何做(How),到对模型熟捻于心,理解CMMI的思想,根据实际现状灵活应变,感触颇多。
在软件过程改进中,对CMMI模型的熟悉只能算是入门的基础条件,真正的成长,还是需要在实践深度(Process->SubProcess->Action->SubAction->……)和广度(多种项目形态、多种软件企业形态)上积累。
在积累的过程,觉得有“适用原则”很重要,任何模型和方法都可以借用,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适用,弃其不适。

有感于这点,觉得论坛中对于度量的探讨更多在与理论层次,而对于刚入门的过程改进人员,合适的实践能帮助其更有效的理解理论并付诸实践,故特开这样一个讨论帖,抛开理论框框,定位“适用软件度量”,一起探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不管是CMMI的IDEAL改进方法论,还是6Sigma的DMAIC,都离不开最本源的PDCA。而在PDCA中,测量/度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CMMI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改进优化的模型,其将MA(度量分析)作为支持类过程域放在2级过程域中,说明MA的基础性,是任何PA(过程域)都需要用到的支持过程。

本帖的探讨宗旨,在于自下而上围绕“单项目管理”和“组织级项目管理”两个维度,讨论度量的适用实践,不过多涉及理论层次的内容。
在实践中有心得与困惑的人员可以写出自己的问题。本人争取每日中午回帖。

对于度量体系化,自上而下的活动,可详见吴超英、廖彬山两位老师翻译的《实用软件度量》(机械工业出版社)。
对于量化项目管理,可详见《度量软件过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明天待续。


该贴已经同步到 winddown的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1-11-30 14:20
本帖最后由 step365 于 2011-11-30 14:30 编辑

不错啊,O(∩_∩)O~

作者: winddown    时间: 2011-12-1 12:55
对于刚入门的QA/EPG人员,其实“度量”无处不在,不需要非得系统化、全面化了解度量分析全过程,从身边的适用度量做起即可,在有一定经验后再结合系统工程思路进行提升。

对自上而下的度量体系构建、高成熟度度量技术(如SPC)的了解可以帮助快速完成度量的实践,但反之不需要这些也可以做好度量。

度量(Measurement)与分析(Analysis)是一体的。
刚开始做MA的工具第一选择就是Excel,所用的分析图形采用常用的柱状图、趋势图(折线图)、饼图(分布图)即可。

CMMI模型从2级项目级开始自下向上,但是有一个前提基础,就是PSP(个体软件过程),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基础,任何过程改进都是大头小身,随时会跨。

所以,对于身边“适用度量”的分享,先从PSP开始。
1、Personal
2、Project
3、Organization

作者: winddown    时间: 2011-12-1 13:18
本帖最后由 winddown 于 2011-12-1 13:29 编辑

1、Personal MA
通常在进行汇报总结时,都有一句被用烂的话“用数据说话”,而事实上,真正能说的有理有据的只是少数。
因为往往只是简单的度量,缺少分析,更缺少通过分析来改进度量。

而一位有着良好个人软件规范的编码人员,SEI是推荐怎么做的呢(PSP),以时间(进度)为例:

1)度量项定义
     对自己的每一编码任务的完成时间,进行分阶段(分为计划、设计、编码、编译、测试、总结6个阶段),分维度计划、实际、完成百分比的度量。
2)收集频率(每日)。
基于度量的数据,即可在个人工作汇报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改进。
3)可分析维度
     a)不同阶段的工作时间占比。
     b)不同阶段的估算能力(计划与实际的比值)
     c)结合编码任务的规模,可以分析单位规模(LOC)下花费时间。
4)改进
     a)对工作时间占比大的阶段进行分拆,细化度量分析(或者研究效率改进)
     b)提高工作计划数据的准确性。
改进的内容就是下一次编码任务的度量目标
5)度量目标
     a)Code阶段时间占比低于40%
     b)任务Total计划偏差率低于10%
以上用Excel编制统计表格,配上图形,则就是个人编码时间的一个完整度量模型,虽然是超轻量级的度量模型。
个人编码规模、个人编码质量的度量类似。



作者: 落木寒    时间: 2012-2-16 17:54
这样就结束了?
感觉自己欠缺的是分析能力
作者: 端木若希    时间: 2012-4-9 15:23
楼主继续分享 期待中……
作者: shangjie    时间: 2012-4-9 17:42

作者: sockpuppet_real    时间: 2012-4-10 16:35
winddown 发表于 2011-12-1 13:18
1、Personal MA
通常在进行汇报总结时,都有一句被用烂的话“用数据说话”,而事实上,真正能说的有理有据 ...

以前针对于何种属于量化管理,CMMI没有明确说明,许多业界人都参考SS的标准来评判组织内部的量化管理的界限,CMMI1.3版本,有了明确定义,只要在类似EXCEL多图形数字分析的都算量化管理,嘻嘻。。。

NOTICIE:(以下根据业界的资料简单划分的哦)
           利用EXCEL或WORD文档做简单数字图形化总结————初级能力
       有简单方差分析、SPC或统计理论的实践——中级能力
       静态的回归及动态仿真的大量应用————高级能力

作者: 小菲    时间: 2014-5-23 21:59
看了LZ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作者: 初时模样。    时间: 2014-9-19 20:55
看了LZ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作者: 暗恋过    时间: 2015-6-28 18:15
路过的帮顶
作者: 浅暮流殇°    时间: 2015-7-11 12:43
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习惯就好。
作者: 秋日私语    时间: 2016-8-29 22:24
支持,赞一个
作者: 崛起    时间: 2016-11-1 21:47
鼎力支持!!
作者: 妾本红妆i    时间: 2017-1-29 15:19
我了个去,顶了
作者: 冰之旅    时间: 2017-4-9 21:20
看帖要回,回帖才健康,在踩踩,楼主辛苦了!
作者: 伤口上的盐    时间: 2017-7-7 07:03
我也来顶一下..
作者: -时光礼记    时间: 2018-6-22 18:52
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习惯就好。
作者: STARTs.    时间: 2018-7-16 17:26
好帖是需要鼓励的~
作者: 摇曳的青丝    时间: 2018-10-15 11:22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读爱i    时间: 2018-11-19 19:38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dhui_19    时间: 2018-12-5 18:44
好帖是需要鼓励的~
作者: efg222    时间: 2018-12-13 13:07
路过的帮顶
作者: Sad.p┈━═淚    时间: 2018-12-15 16:17
很有见地的探讨,先收藏着~
作者: 美国甜心    时间: 2019-1-15 15:16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妖艳    时间: 2019-2-8 12:46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作者: 炊烟    时间: 2019-4-10 12:12
前排支持下了哦~
作者: 佳薪    时间: 2019-10-19 15:58
路过的帮顶
作者: 暖伴喜伴    时间: 2019-11-7 19:40
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习惯就好。
作者: 倒霉催的    时间: 2020-7-24 15:22
很有借鉴意义,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沙漠超    时间: 2020-9-18 21:43
我也来顶一下..
作者: 我要善待自己.    时间: 2020-9-20 15:46
好帖是需要鼓励的~
作者: bt就是b里有个t    时间: 2020-9-28 22:53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作者: 兰汀    时间: 2021-6-1 18:43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作者: 专属ち棒棒糖    时间: 2021-7-17 08:58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欢迎光临 思步网 (http://www.step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