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步网

标题: 项目经理成长记-25:京沪高铁××项目往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总是一个人忙    时间: 2013-7-18 15:50
标题: 项目经理成长记-25:京沪高铁××项目往事
项目经理成长记-25:京沪高铁××项目往事



       那是一场往事,那里记录了我的足迹,流下了我的汗水,也留下了我的甜蜜。
  寒风凛冽,头戴雷锋帽,身穿臃肿的军大衣,在工地里来回蹒跚前行,笨拙的样子就是一只企鹅。
  那是2011年1月,我在京沪高铁沿线施工的场景。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条高铁的建设,见证了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
  京沪高铁全线1300多公里,2008年4月开工,2011年6月底正式通车,总工期3年零3个月。
  我们承建了××高铁站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分包方承担了内装、外装、铝镁锰屋面系统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站房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该部分造价4亿余元。
  我在项目部任项目副经理,主管商务工作,并负责推广项目管理。在前期主持了项目管理策划,负责相关的计划、组织、制度、流程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除商务工作外,还主持了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一、项目管理整体思路
  进场之前,对于这么大的装饰装修项目,我们既高兴又担忧,普通的家装工程都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这可是10万平方米的高铁站装修呢?同类的航站楼装饰装修工程一般都要1年以上的工期,给我们只有7个月的时间,何况又遇到了北方冬季的负温下施工呢?当时,我们心里根本没底,只是认为:既然承担了任务,硬着头皮也要上。公司指定我牵头组织进行施工管理策划,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指引下,通过讨论、分析,并借鉴了同行业的管理经验,思路逐渐清晰。
  (一)项目管理的难点分析
  1)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如:施工面积近11万m2;工作面多达16个,非公共区大小房间400余间;各作业面平行施工,资源消耗集中,高峰期施工现场各参建单位总人数近4000人;
  2)交叉作业,协调和成品保护工作量大。如:外部协调涉及到网架、给排水、电力、照明、空调、消防、电梯、客服、泛光照明等专业。
  3)高空作业,冬季焊接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大。内装大空间吊顶的作业高度均在7m以上,高架候车大厅内空吊顶平均超过了20米,最高点超过25m;墙面的龙骨,吊顶的龙骨,屋面的檩条都是在冬季施工,消防管理难度大。
  4)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难度大。屋面、吊顶、外墙同时施工,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高架候车厅下方是铁路线,接触网通电后,时有列车试车运行,高架候车厅外墙装饰距2万多伏高压接触网裸线高差不到1.4m,尤其是后期铁路线纳入既有线管理,需“要点”施工;
  5)物资需求量大,采购时间短,近3亿的材料需要在5个月内全部供应到位;品种多达100余种;定尺加工材料多,尤其是铝板、石材、铝镁锰屋面板等材料精度要求高。
      (二)项目管理思路

  面对工期紧、安全质量要求高、资源消耗集中、沟通协调难度大的特点,传统的管理经验已难以满足项目的需求。对此,我们认为:虽然面积大、施工点多,但仍属于单项目管理,主要难度是集成管理,如何将人、财、物在短期内有效的、有序的组合起来,组装成装饰成品,这就需要高超的管理水平。
  我们从计划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统筹考虑施工阶段的各个层面、关键节点进度、人员、工作成果等综合管理的难点与特点,实行计划整合、协调,加强跟踪与预警。以总体计划的节点工期为目标,与主体工程施工单位、水、电、空调、消防、智能化等专业施工单位建立网络协作关系,有效解决多个工作面的共同推进。
  为此,我们采取了工作分解结构创新项目管理,具体是:以工作分解结构为基础,进行目标责任分解,实行目标管理;以工作包为基础建立工程日报系统,实施“四控制(进度、质量、成本、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控制),三管理(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以此来实现“工期、安全、质量、环境、投资、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管理目标。
  1)以工作分解结构为基础,合理划分工作面。内装按层按功能区划分了6个工作面,外装划分了2个工作面,屋面为1个工作面,以此成立9个架子队。
  2)以工作面为基础,将总体计划进行了细化,按总体计划、工作面计划、日计划实行控制,各工作面的节点工期是阶段性目标,是确保总体计划推进的关键。分工作面组织劳动力、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以节点工期为目标,实施项目计划;
  3)在综合管理上,分工作面实施“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项目部的定位是:计划、监督、落实、服务。业主的投资计划是我们必须无条件要执行的,以此来主导我们的工作,进度、安全、质量、劳动力、物资供应、资金使用、管理人员的配备等各项计划要匹配,项目控制必须要有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为此,项目部成立了“五部两室”,下设三个项目分部,成立了9个架子队,项目部管理人员在高峰期达到了200多人,劳动力高峰期接近3000人。
  4)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将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从项目部到项目分部、到各个工作面、到架子队、到施工班组,最后落实到作业工人。
  二、项目管理过程回顾
  由于初涉铁路工程建设,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一度导致工作被动。当时,铁路工程采用了初步设计图纸招标,实行施工总价承包,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图纸深化,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状态。
  由于总工期仅24个月,站房主体工程进度滞后,后期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工程必须来弥补前期的进度。主体施工进度整体滞后2个月,我们只能见缝插针,有工作面就上,甚至协助主体施工单位砌筑墙体。项目管理论坛
  由于工作面延迟提供,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导致了计划的不可行,给生产安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10年11月仅移交了20%的工作面,只能进行部分屋面基层施工、小部分内装吊顶龙骨施工。
  根据京沪高铁公司安排,该区段的接触网在2011年1月20日通电(电压2万多伏),因此,站区内的黄金麻花岗岩外墙干挂(装饰面积12000m2)和玻璃幕墙(装饰面积5600 m2)必须在1月20日前完成。2010年12月,主体工程施工单位才逐步分片移交外墙装饰工作面,在1个月的时间内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在-5℃左右的温度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之。为此,我们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下决心在1月20日前完成站区内的外墙装饰工程。
  但是,由于我们对形势判断失误,黄金麻石材的产地莱州限电生产和下大雪,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了外墙装饰进度远远没有达到预计的进度。业主由期望、信任开始变成了怀疑、失望,每天的工作例会重点是针对我们的进度进行批评,罚单、警告,接二连三。项目部情绪低落,项目经理神情恍惚,有次在日交班会后不小心踏上冰滑地面摔断了胳膊。危急关头,内忧外患,指挥长只好从幕后站在前台,亲自指挥,重新调整,做出了重大的部署。
  1、高架区外墙离接触网最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保高架区外墙施工,主站房外墙离接触网有10米以上的距离,完工时间可推后;
        2、委派物资采购工作组进驻黄金麻石材生产厂家,要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必须确保每日的石材供应数量;
  3、统一思想,召开“大战100天的动员大会”,签订目标责任状,项目部领导蹲点施工现场,进驻架子队,每个人负责一个工作面;
  4、特殊期间,提高工价,给予进度奖,以调动工人和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昼夜施工;
  5、成立项目控制办公室,按工作面收集、汇总各方面的信息,包括:进度信息、劳动力人数、物资采购信息、质量信息、安全信息。尤其是要收集黄金麻石材的供应信息,应包括:各工作面已到位的各种规格的石材数量、已发车的数量、石材加工信息、石材需要数量等;
  6、每日18:00召开日交班会,对本日的工作总结,调整次日的进度;
  7、做好春节后整体部署,春节期间人员的留守,春节后的人员调配,后续的花岗岩、铝板的物资采购,酝酿人员管理责任重新调整
  庆幸老天长眼,施工期间未下一滴雨,通过了20多天的日夜奋斗,我们终于在2011年1月20日前完成高架区外墙装饰,也让业主松了一口气。
  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得到了喘息时间,果断地进行调整,统一了思想,增加了人员,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变,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业主从失望到观察,最后又恢复了信任。在全体员工的努力,确保了6月京沪全线通车目标。项目整体进程如下:
  2010年3月,项目部成立,设计人员进场;
  2010年6月,项目动员大会(暨)高管人员培训会议;
  2010年9月,施工人员进场;
  2010年10月,装修控制设计图纸批准,开始样板施工;
  2011年1月,屋面完工,高架区南北立面的黄金麻石材幕墙、玻璃幕墙安装完工;
  2011年4月,内装基本完工;
  2011年5月,各工作面(除贵宾室外)交工;
       2011年6月25日,贵宾室移交,整个工程全面交工;项目管理培训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通车。
  三、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业主提出了 “安全稳定、质量精品、工期合理、投资受控、环境和谐、技术创新”的目标。因此,我们决定针对各个工作面,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重点在现场管理、标准化作业、工艺流程方面,制订相关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各分部,落实到架子队、施工班组。
  1)在制度建设上,落实制度标准化。根据业主的管理文件汇编,针对项目部的实际状况,编制了管理制度,涵盖了组织、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与文明施工、物资、财务、架子队、行政等方面,实现了管理制度标准化;
  2)在人员配备上,重点抓项目部、项目分部、架子队的岗位职责、人员配备,重点抓工作面的人员管理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职能不交叉;形成了项目部、项目分部、架子队、施工班组责任管理体系;
  3)在现场管理中,以工作面为基础,安全质量责任体系实行“责任分区分片”管理,逐层分解落实,从项目部传递到工作面、传递到施工班组、传递到作业人员;严格施工现场功能划分,合理安排施工平面;岗位职责、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安全作业制度摆放在施工现场,方便联系协调;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验收标准浓缩为施工要点,摆放在施工现场,方便工人对照检查;项目管理培训
  4)在过程管理中,严格执行“样板引路”,严格工艺施工程序。样板是确定设计的重要依据,样板是检验施工单位的水平,样板是大面积施工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交底等准备工作;成立测量小组,专人负责测量放线;用操作质量来实现工程质量,提倡一次成优,一次成精品;
  5)在安全管理方面,强化“安全和质量是高铁的核心”的理念,积极推行“月、周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的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管理有序可控;实施“责任分区分片分工作面”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加大安全费用的投入,工人安全知识培训时时刻刻抓。主要措施如下:
  施工期主要在冬季,消防作业安全管理尤其重要,对焊接施工管理采取动火证申报制度,严格对看火员、接火盆、灭火器、灭火沙堆进行管理;在高空作业中,安全帽、安全网、安全绳、钢丝绳、安全锁是工人的生命线,不容懈怠,实行日检查制度;接触网通电后,营业线施工是主要危险源,必须进行申报,必须上报安全施工方案,必须在铁路部门审批的“天窗”时间内进行作业。
  6)以项目目标为价值导向,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文化是管理的灵魂。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项目管理也不例外,项目管理模式的价值导向是科学、人文、技术、团队合作精神的统一,这是项目文化形成的基础。
  项目启动时,我们举办了项目动员大会,强调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号召大家要主动学习,创建学习型项目部。在驻地建设上,统一了标识、胸牌、安全帽、工作服,精心布置了门楼、围墙、五牌一图、标语、国旗、司旗、花盆。通过这些硬件设施、制度软件,快速融合了项目团队,对外展现了公司的风貌。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定期出版报刊,统一了思想,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传递了正能量。
  通过这个项目的洗礼,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确实是我们驾驭大型项目的方法和工具,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是我们日常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南,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的基石,计划管理是核心,制度和流程是保障,文化管理是灵魂。


作者: 路人丙    时间: 2013-7-19 09:00
很有借鉴意义,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delia2010    时间: 2013-7-20 12:32
项目实施过程再描述的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作者: capone    时间: 2013-7-21 18:06
很有见地的探讨,先收藏着~
作者: 凌无卿    时间: 2014-5-17 15:01
支持,赞一个
作者: ◆◇笙歌叹离愁    时间: 2014-8-5 14:02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作者: 辐射    时间: 2014-10-10 09:32
我也来顶一下..
作者: 泡沫是彩色的    时间: 2015-3-12 14:14
路过的帮顶
作者: 鹿言    时间: 2015-3-28 18:12
不错 支持一个了
作者: 崔元晖    时间: 2016-2-23 14:07
前排支持下了哦~
作者: 满分    时间: 2016-8-3 17:59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作者: @云想    时间: 2016-9-22 14:22
向楼主学习
作者: 渐渐习惯了    时间: 2017-3-21 10:36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狼少°    时间: 2017-11-18 20:53
支持,赞一个
作者: 墨初@    时间: 2018-7-26 09:38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欢迎光临 思步网 (http://www.step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