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步网

查看: 2613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之道——“理智思考”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williams 于 2010-7-15 13:21 编辑

  ,昨天晚上一段对话,让我浮想连篇,有点小感受share一下: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在主题题目前面要加上“自然之道”呢?今天在这里结合“理智思考”来说明。“道”出自李耳的“道德经”目的表明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的“无为”境界,“自然”是形容“道”的生长环境,可想而知,“自然之道”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期望在企业自然环境中慢慢滋生的管理经验,随着成熟直至“无为”。

理智思考才能使企业管理无限向无为境界靠近。昨天,有位同仁无意中说出一个观点:自顶向下的管理制度,才是管理团
队重要。但是我的观点是“信任”才是团队建立根本。首先,我不否认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我认为,一个团队的被动的推不如偏重于主动拉,工作是一种心情,如果让奖惩来考核团队,只一种负重的行为,这样负重行为持续时间久了会损害团队的合作与发展,就犹如训练高效团队一样,严格要求的同时,他们会产生负面情绪,可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或者死亡,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所有企业宣扬企业文化的目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文化思想去感染员工,这样才能长久稳固团队的核心。这种思想传播至项目组层次上,体现在仁爱、以人为本、体现在信任上,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团队建设是靠“信任”才能长久稳固的原因。

理智思考在我字典中是经常出现的,个人认为,工作中 生活中,思考——实践——思考的反复迭代及增量才是组成成功与进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实践与理论的印证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突破。许多的企业管理人员读了些书,看了些资料,也做了些实践,就产生一些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做的很符合资料中的意识形态,那么就应该符合标准,孰不知,“拿来主义”的不恰当应用,未必就真的符合企业的对管理期望值,也不是所有经验和实践都适用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的。

前些阵子,有些人一谈项目管理,就问在项目中,都使用那些管理工具、测试工具、质量控制工具,哪些工具好呀等等,孰不知,工具使用真正意义。在2年前,项目管理业内中,流传了一句话“适合才是最好的”,这句话使用今天仍十分有用,我们做项目管理目的是啥?。。。 对,就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人 、 方法、工具是做管理不可缺少的,人当然就是角色和职责了,为了明确那些人参与并负责什么;方法是指导人怎么去做是合适的;那么工具是啥? 工具就是提高管理、开发、质保效率的。所以,我们在谈项目管理使用何种工具时候,最好问一下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什么。在以前经历中,团队中有负责大型开发的、有负责子系统开发或者维护的。一天,一个团队提出一个口号“持续集成”,这个团队负责项目的工期为1年半,公司为了配合这个“口号”,搭建一个自动测试化环境,但是由于项目规模大,参与人很多,前期需求调研和计划花费很多时间,自动化测试环境没有使用上,然后到编码阶段,参与编码人数比较多,每天上行代码次数很多,天天都会发生别人source code BREAK 自己的 code ,然后反复修改。项目结项后,大家总结发现,自动测试环境环境利用率不高,在利用的时候会产多很多问题,用来处理这些问题的时间多(项目规模大,时间长,潜在需求多,风险因素多)。可知,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适用的,够用就可以了。最后,项目将此问题作为一个思考记录在案,但是此自动化环境在随后维护类的小规模的项目开发中(周期短 需求明确)却使用的得心应手。因此,不难看出,工具未必是能够帮助项目提高效率的,有时候会反而会造成负担。我们在项目开始计划前,应该理智的思考,慎重选择工具。

在经历了学习工作中博弈,生活中博弈的同时,更加确认了万物都是绝对的相对,工作中途经过RUP CMMI 到敏捷的推广应用,也终于了解软件工程的发展的不断演变理论,很多人在做培训的时候愿意将时下流行的方法论或者框架做比较,其实区别重点不在于何种纬度的思考角度, 而在于 那些方法给适合自己。我在给别人培训的时候,常常说到就是目标多样性,目标不同,适合目标的方法就不同,目标的结果是目标统一的集合体,反之分解出来就是不同目标。就犹如软件项目而言,有质量目标、测试目标、组织目标,客户目标等 这些都是为一个统一目标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创造企业核心价值。所以RUP 也好 CMMI也罢 AGILE也行,都是为项目服务的,只是操作手段和角度不同而已,就像编码阶段一样,其实都是同样人用同样语言编译同样的产品。换句话而言,RUP CMMI agile 都是同样的东西,做好了 都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就像SEI的CMMI标准一样 就是目标,没有操作过程硬性要求,如果做好了 未必非要面面俱到的文档展示,如果利用敏捷的思想、一些工程实践和适当管理理念一样能达到CMMI标准目标 一样能过SEI的外部审核。因此,理智的思考这些方法区别,未必非要分的那么认真。

结束:其实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列子要枚举,但是时间的因素 不能详谈,一点感慨 一点感受。言而总之,一家之谈未必是对,也未必不对,所以管理者看待问题要理智思考,博弈对待,多听多思索,找出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论。 还是“适就好!”






上一篇:自然之道——“RISK”
下一篇:一些收藏好久的资料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5 收起 理由
漂在生活 + 1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无为而治,确实是很多人、组织追求的境界。但在目前的环境之下,还是要靠一些条条框框来做,说不定会好一些。有些理念、意识,需要慢慢去灌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楼主写的很好。
无为的含义是不要妄为,经过三思经过经验扫描经过众议的,我们在一项战略中难以得到期望的结果,这是合理的,因为并非所有经验都能覆盖战略风险点和实操项,不追求立竿见影是最好的心态,能剩下底气去定义基线,统计数据,找其短板,从而得以改进。现代社会无论B2B、B2C,说服客户的是数据,数据必须被统计出来。 for Williams

,不管是RUP还是CMMI又或是敏捷,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提取精髓才能达到目的,而不是照搬。
向楼主学习
学习下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很有借鉴意义,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好帖是需要鼓励的~
还不错哦,如果再能多分享一些就perfect了!
很有见地的探讨,先收藏着~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鼎力支持!!
路过的帮顶
我是个凑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思步组织思步科技|思步网|火花学堂|思步文库|思步问答|思步英才|天下心
© 2007 思步网 浙ICP备10212573号-4(首次备案号:浙ICP备07035264号)|邮箱:service#step365.com(将#换成@)|服务热线:0571-28827450
在线培训课程|求职招聘|思步文库|官方微信|手机APP|思步问答|微博平台|官方QQ群|交流论坛|软件工程透析|关于我们|申请友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思步 step365 过程改进 CMMI中文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 流程体系 需求跟踪矩阵 敏捷开发 Scrum 软件度量 项目评审 全员改进 流程管理 人力资源 6sigma 信息安全 ISO27001认证 IT服务管理 ISO20000认证 ISO9000认证 软件测试 SQA 配置管理 IPD 软件工程 PMP认证 PMP试题 PMBOK中文 精益研发 agile 顾问式管理培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