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wang
首先,庆祝一下,我们公司刚刚通过CMMI ML3,准备向CMMI ML5迈进,
这里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本次作为SEPG成员的我确实感触良多。
这里想先分享一下我们的强项:工具。
CMMI模型要求的实践很多,每个实践都要能提供证据证明,很多公司为了“证明”,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准备文档冲刺CMMI,这样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民不聊生。
拿到证书后的现象在这里就不罗嗦了。我们公司的老板技术出身,一上任就开始推广工具,管理我们软件开发流程,这个工具是自己定制的(软件开发公司吗,自己开发一个还不是easy,只是看老大愿不愿意)通过3年的不断完善,已经50%满足CMMI ML4的要求,所以本次我们过CMMI ML3很轻松,没有加班写文档的现象,没有在公司引起大的轰动(大家一直好像都很有信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了CMMI ML3,归根结底都是“工具”造的福,我们SEPG也省了不少心,目前我们的工具再不断加入统计学的概念,向CMMI ML5冲刺。
好了吹完后,来谈谈为何要使用工具进行过程改进的原因,面对市场上的要求:低成本,高质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CMMI模型确实可以规范化您的软件开发流程,提高软件质量,但是成本是否能降低下来,值得每个企业认真思考,再深入一点就是计算一下ROI能否值得您导入CMMI。CMMI只是个模型,晦涩地告诉你需要做什么,没有明确地指明你该怎么做,虽然每个PA的GP2.3都有提及到Resource。个人认为,如果只是照搬CMMI模型,进行一对一的文档编写,一个项目起码需要100份文档,您的成本只会增加,绝对不会降低,效率也会降低,关键是民心会逐步散掉。回过头来看看,如果我们能充分理解GP2.3,每个过程域都有相应的e化流程来Support,我们的相关关系人都是基于一个共用的平台进行交互,效率提高了,证据留住了。沟通成本减低了,项目资料利用率上去了,项目经理度量自动化了,好处多多啊!
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论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Captain.Wang@hotmail.com
[ 本帖最后由 冰封伯爵 于 2008-4-11 22:19 编辑 ]
上一篇:CMMI3软件计划书模板 下一篇:RUP与CMMI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