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步网

查看: 15014|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MM/CMMI将带我们走向何方——一个CMM从业人员的反思

[复制链接]
steplv

CMM/CMMI将带我们走向何方——一个CMM从业人员的反思


  [size=+0]本人是吃CMM这碗饭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本人依然认为无论是SW-CMM还是CMMI都是软件过程领域的集大成者,从专业角度上来说确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CMM/CMMI在中国的推广无论是对软件企业还是从业个人的确起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接收和管理意识的提升上是有其客观贡献的。
    然而,本人在长期接触各种不同企业的CMM/CMMI实施和评审的过程中,却对整个CMM/CMMI在中国推广的过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人在这边愿抛砖引玉,将个人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CMM/CMMI大跃进的背后是什么?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2004年向上海市政府报备的CMM/CMMI项目超过了一百个,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一个城市一年的数量,如果按比例放大的话,中国在短短的1-2年内就能成为世界上CMM认证最多的国家了。而按照众多的咨询公司和媒体的说法:“通过CMM认证的企业的数字标志着一个国家软件行业的发展水平”,那么我们我们是不是马上就要成为世界软件行业的领袖了呢?
    显然,稍微有一些理性的业内人士都不会这麽的乐观。事实上,这种大跃进式的盛况背后,作为CMM/CMMI的从业人员,本人看到的确是另一番的景象:
    首先,我们的软件企业对一纸可以装点门楣的证书的兴趣远比对软件过程改进的兴趣要浓厚的多,因此在前者上下的功夫自然远比后再要大得多,尤其是在评估过程中,通常会发挥我们国人的应考特长,对评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心的准备,当然这大多都是在咨询公司的咨询师的循循善诱下进行的。
    通过CMM/CMMI的企业,通常会把所谓的“认证”证书挂在公司的醒目位置,而据本人所接触的多家通过CMM/CMMI的软件企业,一年以后仍能“基本”按照执行的只有一家,大多只有部分过程还被坚持执行,而有不止一家的软件企业在拿到所谓的“认证”后不久,干脆将所有的资料束之高阁完事。

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无论是咨询公司还是软件公司,在表面上都毫不例外的宣称CMM/CMMI的引入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我相信至少大部分的软件公司在计划引入的时候的确是有这么期望的(虽然他们往往对那张证书报有更大的兴趣),那么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拼命加班的赶写文档,却很少看到对一个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反复的研讨;看到更多的是对最终评审结果的高度重视,却很少看见对整个过程实施有效性的认真探究。往往是在拿到那一张四四方方的证书后,大家弹冠相庆然后作鸟兽散,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而所谓的CMM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渐渐的变成只是某个书柜中的一叠文档。
谁是最终的获利者?
    既然软件公司从中获益甚少,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获利者呢?在这个不平衡的政府、软件企业、评估方和咨询方的四角游戏中,获利的首先是那些来自远方的洋和尚——评估师们,他们在国内几天到十几天的服务往往都能带走五位数的美金,当然,那些咨询公司也是收入不菲的,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字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在2000年左右,CMM刚刚引入到中国的时候,做一个二级的评审需要花费大约100万左右的人民币,而现在,做一个远比CMM二级复杂的多的CMMI三级(同时包括二级和三级)的费用却只有30-40万人民币左右,其中相关费用的构成完全都是服务的费用,不涉及任何其他因素。显然价格的下降是因为竞争所导致的,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年这个行业是如何的暴利。不过,无论是暴利的过去还是不那么暴利的现在,最终获益的都只能是那些洋评估师们和土(或者半洋半土的)咨询公司们。

谁是CMM的买单者?
    同样,在这个不平衡的四角游戏中,咨询方和评估方既然是获利者,那当然跟任何掏钱的事挨不上边,那么软件企业呢?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不是国营的,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是绝不会轻易干的,那么最大的买单者只能是政府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才实施CMM/CMMI的,例如:上海市去年为CMM准备了超过2000万的补贴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上海CMM市场如此繁荣的真正原因。而且很多在签署CMM/CMMI实施合同的时候把这一条最为乙方的一个条款写进合同中,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用阴阳合同的方式在咨询和评审费用以外套取额外的费用,而咨询公司只要生意有的做当然也是顺水人情何乐不为。于是乎,这些软件公司在赚了吆喝的同时还有外快可赚,这是一举两得。而这一切都是由政府买单的,而政府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只能是我们每一个的纳税人。
咨询公司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这场CMM/CMMI大戏的四个角色——政府、软件企业、评估方和咨询方——之中,咨询公司所起的角色颇耐人寻味,其不光是CMM/CMMI的执行者,还是CMM/CMMI的最为大力的推广者。但有一个非常值得回味的事情是,本人曾经接触过两个在国内都颇有知名度的CMM咨询公司,其中一个还是国内CMM咨询行业的领军企业,但是他们在其企业内部组织的软件开发项目均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有的甚至是彻底的失败,这就有理由让我们怀疑这些为众多软件企业传道解惑的咨询公司们除了为我们获取一张证书外,是否真的有能力来为我们的软件过程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我们更有理由进一步怀疑咨询公司如此卖力的吆喝这场大戏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有一个概念经常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的混淆,就是基于CMM/CMMI的软件过程改进和CMM/CMMI评审,显然咨询公司们非常热衷的是后者,因为只有后者才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花上大把银子请几个洋人来为我们的软件企业指点江山显然并不是中国软件行业目前最需要的。我们目前最需要的是根据本国国情尽快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无论是软件过程还是工程方法,我们都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和低成本的改进途径。而这恰恰是那些高举CMM/CMMI大旗高歌猛进的咨询公司们很少能够给我们的。

结论
    靠政府补贴带动的国内CMM/CMMI热火朝天的“荣景”,在让那些洋评估师们和土咨询公司们赚走大把银子的同时,给中国留下的除了通过评审的数量上的蔚为壮观外,有价值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而最为严重的是在那些咨询公司的带头鼓噪下,整个业界从政府到企业都似乎把CMM/CMMI当作是让中国软件行业快速壮大并赶超印度并最终成为软件强国的的一济灵丹妙药,而忘了低下头脚踏实地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软件过程和工程方法。给本已浮躁的行业氛围又在凭添一份虚假的繁荣,这才是我们整个软件行业所应该忧心的。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细节,那张挂在众多公司门口用来光耀门楣的CMM证书,实际上都是由咨询公司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那只不过是一张质地颇为优良的硬纸......

出处:有效软件工程实践论坛
作者: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Nov. 1 2005



上一篇:何丹博士:期许伟大-基于CMMI的过程改进之道探索
下一篇:老大别生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steplv

很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CMMI目前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除了国情等外部环境的因素外,我们自身缺少什么?
iamredeye

给大家share一下国外的公司对待ISO9001认证的态度,从management team传来的声音是:get findings from the auditor by doing it honestly!把我们流程运行的真实情况show给auditor,我们花钱请auditor来audit是帮我们发现问题的,不是来买证书的!
归根结底是culture问题。国内没有一个诚信的土壤。
jane

"把我们流程运行的真实情况show给auditor,我们花钱请auditor来audit是帮我们发现问题的,不是来买证书的!"非常认同!!!!
个人也有这种想法,感觉公司花了好多的钱,请了咨询公司,然后最多就是按照标准的流程走了一下,最后弄个几所谓的证据,就可以顺利过关了.等证一拿到,自己要实施时,还是处处碰壁,最终我们的QA人员变成了比文秘都不如的身份.难受.
happy895464

很幸运,我们公司不是这样的,就是QA工作真正做起来好难
傻丫丫

丫丫学语:政府为了全球的眼睛,通过获证的企业数量证明自己是强国;企业为了用户的眼睛,通过获得的证书数量证明自己是牛家;咨询公司为了企业的眼睛,通过签订的证书数量证明自己是权威;评估公司,为了政府的眼睛,通过发出的证书数量证明自己在干活。
xixiaojing666


深有感触,为了拿证,只有不到2级的水平,花扦拿到了3\4级的证书,然后按照3\4级的流程实施项目,可是组织的能力只有2级的水平,你说CMMI怎么能运行的下去??
一个没有读过初中的小学生硬要他读高中,能及格嘛!
lu8023

幸运,我们公司为过程改进真正的做了些事情。
而我作为我们部门的QA负责人员,定会全力以赴。
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公司完全就是走形式,没有真正理解CMMI的本质,没有给全员做深入的讲解和培训,只是扔过来一堆表,不填就扣绩效
我想起来国内餐饮业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了。
大家想想 国内 做菜时候的 那些话语“食盐少许,味精适量。。。”
估计就不难明白了
原帖由 jaedonger 于 2008-5-5 16:51 发表
我想起来国内餐饮业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了。
大家想想 国内 做菜时候的 那些话语“食盐少许,味精适量。。。”
估计就不难明白了


记得曾经兴致勃勃地买过一本关于烹饪的书,里面的描述是“生粉二十克、牛肉半斤。。。”,于是这本书的命运是被我束之高阁了。原因是,太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了,因为我没有秆、手感也不好不能感觉到轻微重量差别、也不知道生粉和淀粉有啥区别,如果改成生粉半碗、盐一匙之类的,可用性会提高很多,如果再告诉我加一点八角和香料会更适合味重的人、而某种做法更适合感冒的人,那又更好一些。

还有一个笑话,我曾经去一个餐馆点了一道“鱼香肉丝”,结果端出来一看--小鱼干炒肉丝。这个厨师明显不知道川菜中的鱼香肉丝是啥、也一定没有吃过,不过照着名字就做出一道菜来罢了。

EPG实施过程的推进,就好比写一本菜谱,一定要让操作者看懂、可操作;并且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特点,你还得协助他们一起识别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口味来对症下料。

[ 本帖最后由 sungubbi 于 2008-5-5 23:00 编辑 ]

回复 11# 的帖子

确实是这样
这也许就是国人和国外在做CMMI上的差距...
所以SEI开始调查中国了..
为什么不调查国外?不是国外没有.而是中国做的太嚣张了.不查不行了...

就沿用我的"做饭(菜)"思路:
如果只是做家常便饭,也就无需讲究.毕竟是自己(家人)吃...
但是如果是在外面做厨师类.
最好还是在某些细节下面下下功夫
(CMMI亦是.)
又看了一下这个旧论坛的老帖子。

我想国内CMM/CMMI的失败原因可能包括两个:
一是目的不纯,骗证书。这个不用多说。

二是能力不够,玩不动。正如文中说的那些咨询公司,指点江山头头是道,做自己内部项目却做不成功。还是没有真正领悟这些方法论,弄的形似神不似。更何况方法论仅仅是给一个参考,也许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要灵活运用起来才行。可是难度很大。我们中国人擅长记忆和考试,但是比较死板,不擅长拿来之后改造。

还有其它原因。先不敲了。。。
---------------
另外胡说两句,楼上的说中餐馆不能做大做强是因为“engineering”层面(厨师)不够量化精确。我有点不同看法。中餐未必好吃到哪里去,但决不会因味道差被历史淘汰。其实精确定量的烹调方法并不能做出最好的菜,还是要靠高手靠感觉去拿捏,毕竟烧菜除了science还是有点art在里面的。软件也是一样,如果用当年泰勒对待工人那一套对待程序员,完全数字驱动。。。

中餐馆不能做大做强还是因为management层面(老板)水平不够。软件企业尚且如此,餐饮行业都是些小作坊,管理水平比软件行业的还是差多了
CMMI是一系列最佳实践的提练,专注于过程的管理,理解其精髓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过级是促进组织进步的一个途径,如果是目的那水份就大了.
CMMI把系统的研发过程割裂为一个个的PA,在实际运作中过多的提概念会影响项目组的接受,除非是粗暴的强压,抛开概念,通过合适的流程规范在项目中实施效果会好些,润物细无声啊.
CMMI暂时没有市场和售后的内容,个人认为,如果到了L3后再结合IPD会更完整,L45对组织的管理\文化\环境变改太大了,量力而行.
好好学习了,还在努力中,经验 不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思步组织思步科技|思步网|火花学堂|思步文库|思步问答|思步英才|天下心
© 2007 思步网 浙ICP备10212573号-4(首次备案号:浙ICP备07035264号)|邮箱:service#step365.com(将#换成@)|服务热线:0571-28827450
在线培训课程|求职招聘|思步文库|官方微信|手机APP|思步问答|微博平台|官方QQ群|交流论坛|软件工程透析|关于我们|申请友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思步 step365 过程改进 CMMI中文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 流程体系 需求跟踪矩阵 敏捷开发 Scrum 软件度量 项目评审 全员改进 流程管理 人力资源 6sigma 信息安全 ISO27001认证 IT服务管理 ISO20000认证 ISO9000认证 软件测试 SQA 配置管理 IPD 软件工程 PMP认证 PMP试题 PMBOK中文 精益研发 agile 顾问式管理培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