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实际上是两个活动,首先要收集数据(量),其次是分析数据(度),可以说较好的度量是高成熟度的过程改进的基础,因为过程改进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差距,而数据分析是有利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常常说MA是量化项目管理的核心。
下面讲讲怎么做好度量这个事情:
第一,MSG提出商业的GOAL,然后WBS后,将目标分解;
第二,将识别出的子目标归类到我们应该收集数据涉及到的PA上;
第三,确定量化的子目标是否包含于我们的现有MA体系里,如果没有,需要将历史数据整理分析或头脑风暴确定初步的目标;
第四,将确定的量化目标应用到第二步的说确定的PA上,并分析出这个过程是否稳定;
第五,直至确定过程稳定后,建立更加稳定的度量基线,然后随着项目开展,收集并监控过程的差异。
以上的就是由初步的业务运营能力 转化至项目度量,最后形成我们的量化管理。
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数据分析的活动,那么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大家要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的理论,比如SPC,6SQ 等方法;
其次,收集收据后,将这些数据分析时,需要结合分析后量化子目标,确定控制线与规格线;
再次其次,要掌握那些样本能够保证过程稳定,比如SPC中的一下要求可以应用:
1)
所有样本点都在控制界限之内; 2)
样本点均匀分布,位于中心线两侧的样本点约各占1/2; 3)
靠近中心线的样本点约占2/3; 4)
靠近控制界限的样本点极少。
最后,就可以算出准确过程过程能力。
该贴已经同步到 williams的微博
上一篇:每日一问:什么是根本原因(ROOT CAUSE)? 下一篇:度量分析探索(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