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魔女 于 2011-8-15 18:27 编辑
思步网某人一直希望我能发连载,这下你丫满意了吧~哈哈,主要是这次的主题适合发连载……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话说这次领到一个光荣而艰巨的长期任务——负责整个公司的度量体系的运作,从度量数据的收集、检查到度量数据的分析(项目级、公司级),还包括度量目标、度量计划的制定……so,开始研究度量。
其实以前工作中也研究过度量,不过感觉有些肤浅,这次既然接手整个公司的度量,那咱可要好好深入一下。所以这次想把我的整个心路历程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下,鼓掌~撒花~
首先接手的工作是做一个已发布项目的度量分析。拿到公司初步拟制的度量分析模型,感觉整体层次不清晰,数据冗余、重点不突出,着手先优化分析模型。
一般公司需要分析的维度基本都是:规模、进度、工作量、需求稳定性、缺陷,我们公司基于是自己做产品,所以在业务需求稳定性方面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但由于设计水平有限,设计变更比较多,so,重点变为度量变更。加之我们对流程执行过程有控制,所以整个度量维度确定为:规模、进度、工作量、变更、缺陷、流程。
对整个度量模型分析过后发现7个改进点:
1、表格色彩要优化,用亮色缓解沉闷的色调。
2、重点展示的数据要突出显示出来。
3、度量数据可以收集很广,但做度量分析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展示出来。
4、进度:总体进度偏差要突出显示,只显示一个值,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目前总体跟基准计划的偏差是多少。其他阶段偏差可以是跟原始计划的差值,以及跟变更后的计划的差值。
5、生产率:可以只展示代表公司关键活动的数据,基于公司的情况确定为:设计生产率、代码生产率、测试用例执行生产率。
6、工作量:可以把关键节点或阶段的工作量偏差、工作量百分比、总偏差展示在一个表格里,分开展示显得太冗余。
7、缺陷:列出公司重点关注的缺陷数值,比如项目整体缺陷密度、各测试工序发现缺陷密度、发布后遗留缺陷密度、工程文档评审缺陷密度等。
嗯,确定好这些改进点,本周就可以先把项目级度量分析做出来给EPG审视了……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咯~
上一篇:高成熟度的度量怎么做? 下一篇:度量分析探索(二) |